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后殖民语境下严歌苓的突围之路与困境——从《少女小渔》"她"中国谈起
后殖民语境下严歌苓的突围之路与困境——从《少女小渔》"她"中国谈起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少女小渔》中,严歌苓以小渔塑造的地母形象隐喻西方视域下的中国,试图在后殖民语境下寻找一条有关离散者身份的突围之路:小渔由移民的客体转变为拯救的主体.然而有评论者认为严歌苓存在东方化和自我东方化的倾向.本文认为,小渔选择了以善良的弱者姿态来对抗文化的猛烈反扑,这是作者正视文化间的巨大差异时所做出的一种策略性选择.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张雪原
展开 >
作者单位:
250100 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 济南
关键词:
地母
拯救主体
共谋策略
平等交流
出版年:
2017
读书文摘
读书文摘
ISSN:
年,卷(期):
2017.
(14)
参考文献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