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疆木垒波斑鸨的繁殖成功率

新疆木垒波斑鸨的繁殖成功率

扫码查看
作者于1998~2000年4~7月,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栖息地植被样方调查和无线电跟踪等方法对分布于新疆木垒的波斑鸨 (Chlamydoti undulata macqueenii) 种群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与研究.考察中共发现45个巢、84窝幼雏.研究结果表明,木垒波斑鸨有两个产卵高峰期,表明雌鸟第一次繁殖失败后可能再次产卵.雌鸟营巢成功率平均为0.505.波斑鸨的窝卵数在2~6枚之间,出现4枚卵的频率最高.第一产卵期内的平均窝卵数(4.0±0.8枚/窝)大于第二产卵期内的平均窝卵数 (3.3±0.8枚/窝).木垒波斑鸨种群三年间卵孵化率分别为0.84、0.80和1,繁殖成功率为0.456.种群在繁殖期几乎不受人类活动干扰,巢卵及幼雏损失主要来自天敌捕食,如沙狐、大(狂鸟)和棕尾(狂鸟)等.
Breeding success of houbara bustard (Chlamydotis undulata macqueenii) population in Mulei, Xinjiang

乔建芳、杨维康、Olivier Combreau、高行宜

展开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环境研究与野生动物发展署,PO Box 45553, 阿布扎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波斑鸨 木垒 窝卵数 营巢成功率 雏鸟存活率 繁殖成功率

中国-阿联酋合作项目新疆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

97901120023310420034020

2003

动物学报(英文版)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

动物学报(英文版)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198
ISSN:1674-5507
年,卷(期):2003.49(3)
  • 2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