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河南董寨寿带鸟繁殖生态及雌雄个体形态类型

河南董寨寿带鸟繁殖生态及雌雄个体形态类型

扫码查看
寿带(Terpsiphone incei)是雀形目王鸫科的鸟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往研究曾对我国部分地区寿带的繁殖习性进行了报道,但对其雌雄个体的形态类型缺少描述.为进一步了解寿带的繁殖习性及其雌雄个体的形态类型,本研究于2014至2017年每年的5至7月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观察.观察发现,寿带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般于5月下旬开始筑巢繁殖,雌雄亲鸟均参与筑巢、孵卵和育雏.寿带巢多位于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麻栎(Querus acutissim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等几种植物上,平均窝卵数(±SD)为(3.8±0.6)枚(n=25巢),孵卵期12 ~ 13 d(n=4巢),各巢卵的平均孵化率(±SD)为91.7%±17.7%(n=9巢),窝雏数(±SD)为(3.6±0.8)只(n=19巢),巢内育雏期约10d,巢成功率为34.5%(n=29巢),弃巢和天敌捕食是巢失败的主要原因.寿带雌鸟具有栗色短尾型和栗色长尾型2种形态,而雄鸟具有栗色长尾型、白色长尾型和栗色短尾型3种常见形态,且雄鸟以栗色长尾型所占比例最高,为69.4%(n=36巢).此外还记录到1只栗色身体但具有白色长尾羽的雄鸟.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寿带的繁殖习性及其雌雄个体的形态类型.
Breeding Ecology and Female and Male Morphological Types of Amur Paradise-Flycatcher Terpsiphone incei in the Dongz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enan Province

溪波、韩铁艳、张鹏、李建强

展开 >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罗山 464236

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三门峡 472000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北京 100083

寿带 繁殖生态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形态类型 异常色型

2020

动物学杂志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

动物学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22
ISSN:0250-3263
年,卷(期):2020.55(4)
  •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