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峰期的主要地质效应和形成动力学探讨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峰期的主要地质效应和形成动力学探讨

扫码查看
华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始于150~140 Ma,终于110~100 Ma,峰期是120~110 Ma,总体上是由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展构造体制,由EW向转变为NNE向的盆岭构造格局.但是转折过程有复杂的细节和多次挤压与伸展的转变,边缘与克拉通内部、北缘与南(东)缘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有一定的变化.南(东)缘的挤压构造以230~210 Ma为主,然后在130~110 Ma期间达到构造转折的剧变期.北缘则似乎表现出230~210 Ma和180(170)~160(150) Ma两期挤压构造,130~110 Ma是构造转折的峰期.盆地的演化有多样性,燕山地区前晚侏罗世时期呈现出北东东向褶皱逆冲带与挤压挠曲盆地带相邻并存的盆山结构;而后晚侏罗世时期呈现出北北东向裂谷盆地与断隆相间的盆岭结构;晚侏罗世后时期则呈现出北东-北北东向盆地与"活动"断隆相间,并受北东东向褶皱逆冲带控制的盆山结构.大别山南北隆升历史完全不同.深部结构的研究表明,华北东部的岩石圈在古生代末期已有减薄表现,在中生代急剧减薄,地幔和下地壳发生大规模置换,至130~110 Ma到达顶峰.新生代以来又有加厚的趋势.中生代构造转折不具典型造山带特征,可能与周围块体夹击引发的区域性大规模地幔隆起有关.
Geological features of Mesozoic tectonic regime inversion in Eastern North China and implication for geodynamics

翟明国、孟庆任、刘建明、侯泉林、胡圣标、李忠、张宏福、刘伟、邵济安、朱日祥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

华北 中生代 构造转折 动力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KZCX1-0740234050G19999043207

2004

地学前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大学

地学前缘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431
ISSN:1005-2321
年,卷(期):2004.11(3)
  • 219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