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视觉性与非视觉性的主体生成:解读捷克电影新浪潮的一种视角
视觉性与非视觉性的主体生成:解读捷克电影新浪潮的一种视角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捷克电影新浪潮的艺术创作在视觉上大量运用关于吃、对话、观看电视等人类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的视觉隐喻,在强烈的作者风格下进行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并以动画、动画结合实拍或全实拍的方式拓展了电影语言视觉表达的边界;这一实验性手法的背后是普遍的表征危机与对人类主体地位的怀疑;同时是在融合民族特色与现代表达融合的电影风貌下显示出对整体历史观念与主体建构的怀疑态度.本文将从捷克电影新浪潮的视觉表现出发,以艺术史、电影史和身体美学的跨学科视野,在艺术创作演变历史维度中,以吃、对话、观看电视、面部动作等现代性身体语言为研究横切面,同时结合捷克新浪潮电影创作的社会语境、普遍作品特征,对捷克电影新浪潮背后的"视觉性"及其反面的"非视觉性"进行解构和批判.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闫凯、王传宣
展开 >
作者单位:
韩国清州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捷克电影新浪潮
视觉性
非视觉性
表征危机
主体重建
出版年:
2024
电影评介
贵州省文化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145
ISSN:
1002-6916
年,卷(期):
2024.
(7)
参考文献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