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时期的重要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基地,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整体性地表现出一种"地方性意识".20世纪末,东北作为一种地方性的表述在大众文化领域开始有了爆发式的增长.在此以后的20多年来,很多东北文艺作品几经发展和演变,逐渐呈现出一种"新现实主义"的美学面貌.21世纪以来的一些东北电影,跟以往相比,一方面有更强的"地方性意识",一方面却容纳了更多更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层面.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包括这些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新现实主义"美学特征,意在分析东北电影流行的内在性因素.分别从社会学、媒介学以及影像本体理论等角度,论述21世纪以来相关东北电影中所表现出的多元化美学特征、"地方性意识"以及其中所召唤出的主体想象和情感共性,等等,以期能够为中国地域电影研究和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创作提供更为深入的阐释和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