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影像的文化赓续与银幕符号建构——以川剧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为例

非遗影像的文化赓续与银幕符号建构——以川剧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为例

扫码查看
"非物质"的特性决定了非遗传播对于保护的重要性,在强调活态传承,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当代非遗保护语境下,通过发挥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及寓无形传承于有形影像的重要作用,川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神话故事、民间文学及民俗活动等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的非遗,承载着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为中国影像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文章旨在探讨非遗影像在川剧传承保护与创作发展中的现状、地位和作用,并以吴天明导演电影《变脸》(吴天明,1995)为例,从"'变脸'影像的符号化展现、诗意空间的符号化建构及巴蜀文化精神的符号化书写"三个维度分析电影文本中的川剧影像符号与意义生成,为非遗题材影像创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李正丽、樊明君

展开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电视学院

四川省川剧院

非遗影像 川剧 文化赓续 银幕符号

2024

电影评介
贵州省文化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145
ISSN:1002-6916
年,卷(期):20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