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小说还是电影,"科幻"都源自西方科学体系,这决定了中外科幻小说、电影等艺术创作不同的起点与进程.不同的文化基因与制度环境,赋予科幻创作以不同的发展生态.科幻电影没有固定程式和标准模板,但在面向人类命运的共同关切与终极追问中,中外无论在人文关怀、技术表现还是艺术追求上,均呈现出不断走向文化融合与文明共识的趋势.本文试图通过中国与西方科幻电影发展中的社会功能定位与媒体属性特征,强调其共有的未来性、媒体性和教育功能,并提出现阶段中国应将培育科幻电影发展作为科学传播和未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超越类型电影和科幻产业的传统认知局限,树立科学精神的"大传播"观念.建议从科幻电影创作、生产、运营、评价、研发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特殊扶持,在2020年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出台的"科幻十条"政策基础上强调落实,立足长远、规划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教育、影视、娱乐、科技、资本市场融合成长格局与机制,优化中国科幻电影生态,为国家科学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原创力培养、民族科学素养与探索精神的启蒙和提升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并以中国首个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为例,就科幻电影在中国的发展作出相关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