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内在逻辑、历程回溯及实践路径

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内在逻辑、历程回溯及实践路径

扫码查看
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既具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论意涵,也是马克思科技观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在空间领域的结合.网络的产生和普及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生态,形成了话语主体的"议程设置"、话语客体的"框架解读"以及网络中介的"技术赋权"之间的辩证统一,重塑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机理.对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历程回顾,展现出当前"话语主体泛化""话语手段隐蔽化""话语体系单一化"的风险挑战.因此,要从坚持主体地位、加强队伍建设、筑好法律保障、创新表达方式、加强技术治理五个角度出发,理性建构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李真真

展开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030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 话语权 网络空间

2024

党政干部学刊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党政干部学刊

CHSSCD
影响因子:0.196
ISSN:1672-2426
年,卷(期):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