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论《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的创作意义
论《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的创作意义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是有"德国电影神童"之称的法斯宾德导演于1978年拍摄完成,并于1979年2月20在德国首映的作品。影片首映以后,取得了轰动的票房效应,并获得多项奖励。这部电影也成为20世纪新德国电影运动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和赫尔措格的《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以及施隆多夫的《锣鼓》一起,在西方电影界掀起了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第二次高潮,并一直延续至今。直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看了这部电影后,依然深有感触。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关键词:
法斯宾德
新德国电影运动
创作意义
出版年:
2011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河北省群众艺术馆 协办:河北师范大学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ISSN:
1007-5828
年,卷(期):
2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