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异质性视角下中国能源环境效率评价——基于自然处置和管理处置区间交叉效率模型

技术异质性视角下中国能源环境效率评价——基于自然处置和管理处置区间交叉效率模型

扫码查看
从技术异质性视角出发,构建基于自然处置与管理处置策略的区间交叉效率模型.在实证部分,利用区间交叉效率模型对 2016-2020 年我国整体及群组能源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处置策略下的效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能源环境效率在自然处置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效率呈东、中、西部依次递减.东、中、西部地区在不同处置策略下的效率呈现较大不同,东部地区适合采取自然处置策略,中西部地区适合采取管理处置策略.中国整体及中部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呈稳定波动趋势;东部地区在自然处置下效率呈略微下降趋势,在管理处置下趋势变化规律不明显;西部地区在自然处置下效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管理处置下呈先降后升趋势.为提高我国能源环境效率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优化产业规模,减少能源消耗;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地区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向小东、陈文颖

展开 >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自然处置 管理处置 技术异质性 区间交叉效率 能源环境效率

福建省创新战略研究项目

2021R0016

2024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HSSCD
影响因子:0.516
ISSN:1002-3321
年,卷(期):2024.38(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