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小麦旗叶抗氧化系统生理调控的影响

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小麦旗叶抗氧化系统生理调控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探究秸秆带状覆盖栽培下旱地小麦增产的抗性生理的特征,以“陇中2号”为材料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半干旱雨养生态区进行冬小麦种植,比较了秸秆带状覆盖栽培(bundled straw covering cultivation,BS)、地膜覆盖栽培(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PF)、无覆盖露地栽培(cultivation without cover,CK)三种栽培模式下冬小麦花后旗叶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膜脂过氧化物含量、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差异.结果表明:BS较PF和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22.33%和9.79%,过氧化物酶活性32.69%和7.89%,过氧化氢酶活性10.57%和9.59%,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86.69%和72.12%,增强消除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能力,维持了较高的渗透势,减轻膜脂过氧化21.01%和6.92%,维持生物膜功能,提高小麦耐旱性.BS处理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产量,且旗叶可溶性总糖(wsC)含量与产量间呈现高度关联.秸秆带状覆盖对改善旱地小麦花后旗叶抗氧化性能和产量具有显著效果,从而为该技术在西北旱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Effect of Different Covering Models on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 of Flag Leaf Antioxidant System in Dryland Winter Wheat

陈影慧、刘升燕、程宏波、刘媛、常磊、柴守玺、杨德龙

展开 >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试验室,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730070

秸秆带状覆盖 旱地 冬小麦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膜脂过氧化物 产量

本研究由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本研究由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甘肃农业大学“伏羲人才”计划项目甘肃农业大学“伏羲人才”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18JR3RA173GNSW-2015-18FXRC2013010220130314和CARS-3-2-49共同资助

2019

分子植物育种
海南省生物工程协会

分子植物育种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65
ISSN:1672-416X
年,卷(期):2019.17(2)
  • 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