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粒重、粒形和黄酮含量的变异分析

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粒重、粒形和黄酮含量的变异分析

扫码查看
为了评价苦荞粒重、粒形和黄酮含量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异种质,本研究对苦荞'翅米荞'×'晋荞麦2号'衍生的重组自交系(CJ-RILs)群体的干粒重、粒长、粒宽、长宽比和黄酮含量等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调查了种壳类型和粒色对粒重、粒形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除粒宽外,'晋荞麦2号'的千粒重、粒长、长宽比和黄酮含量均极显著高于'翅米荞'.CJ-RILs群体千粒重、粒长、粒宽、长宽比和黄酮含量均呈现连续变异及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酮含量(30.11%)>长宽比(24.18%)>千粒重(17.10%)>粒宽(15.92%)>粒长(12.95%).千粒重与粒宽的相关系数(0.359")要高于粒长(0.260**),粒长和粒宽呈极显著负相关.黄酮含量与千粒重、粒形性状均不相关.非米荞带翅籽粒的千粒重、粒宽和黄酮含量均高于其他种壳类型.黄色籽粒的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粒色.在欧式距离为12.20~15.80处,CJ-RILs群体205个株系被聚为7大类群,其中第Ⅱ类群为大粒、圆形和低黄酮含量型;第Ⅲ类群为中粒、圆形和高黄酮含量型.第Ⅶ类群为中粒、长锥形,粒重和黄酮含量均表现较好,是良好的育种材料.本研究结果将为苦荞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推荐育种材料.
Genetic Variation of Grain Weight,Grain Shape and Flavonoids Content in RILs Population of Tartary Buckwheat

石桃雄、黎瑞源、郑冉、吕丹、汪燕、陈庆富、梁成刚

展开 >

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1

苦荞 千粒重 粒形 黄酮含量 遗传变异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贵州省荞麦种质资源保育及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基金

2019YFD10013002019YFD10013013196012531860408黔科合ZC[20192298黔教合KY[2017002

2021

分子植物育种
海南省生物工程协会

分子植物育种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65
ISSN:1672-416X
年,卷(期):2021.19(18)
  • 1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