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支动脉型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穿支动脉型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其中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组60 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组60 例,比较PAD组和LAA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分布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AA组相比,PAD组吸烟、饮酒及高脂血症患者明显减少(P<0.05),但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明显增多(P<0.05);PAD组出现进展性运动功能障碍(PMD)的患者更常见((40.00% vs 20.00%, P<0.05);与LAA组比较,PAD 组发病部位多位于侧脑室旁(46.67% vs 23.33%, P<0.05);两组入院及出院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发病3个月的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LAA组患者大多与吸烟率、饮酒率、脂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而PAD 患者多患有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AD 组发病部位多位于侧脑室旁,且早期多出现PMD,但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
Ch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Penetrating Artery Type Cerebral Infarction

李春光

展开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 广州 510280

穿支动脉疾病 脑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2017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广州地区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会 广州市微量元素研究所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影响因子:0.355
ISSN:1006-446X
年,卷(期):2017.24(7)
  • 3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