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960-2018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960-2018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扫码查看
结合博斯腾湖1960—2018年水位、出入湖径流以及气象站点实测资料,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水量平衡和气候弹性方法,对近60 a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1960—2018年博斯腾湖水位总体呈下降态势,具体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四个阶段.(2)在年际尺度上水位存在准3~4 a、准8~9 a的周期性振荡,而年代际尺度上表现出准29~30 a和准33~34 a的周期性变化.(3)1960—2018年降水、气温和潜在蒸散发对开都河、黄水沟和焉耆径流的累积贡献率分别达85.1%、42.1%和23.8%,而下垫面、其他气象变量和人为等因素累积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约为14.9%、57.9%和76.2%.(4)对不同阶段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原因分析:1960—1987年水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同入湖径流减少和湖面蒸发量大有关;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增加是1988—2002年水位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入湖径流减少和出湖水量增多,导致2003—2014年水位显著下降;博斯腾湖入湖水量的显著增加及对出湖水量的严格控制是2015—2018年水位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
Analysis of the change in water level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n Bosten Lake from 1960 to 2018

李玉焦、陈亚宁、张齐飞、方功焕

展开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49

博斯腾湖 水位变化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水量平衡 气候弹性 影响因素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

ZDRWZS-2019-3

2021

干旱区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干旱区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57
ISSN:1001-4675
年,卷(期):2021.38(1)
  • 11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