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晋西黄土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晋西黄土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了阐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混交林地、刺槐纯林地、经济林地、农田、荒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 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50~60 cm土层的容重、孔隙度以及有机质(TC)、全氮(TN)、全磷(TP)含量,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理化性质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关系,以期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人工混交林地、刺槐纯林地、经济林地的容重(1.17 g·cm-3、1.19 g·cm-3、1.20 g·cm-3)显著小于农田(1.31 g·cm-3)和荒草地(1.38 g·cm-3),刺槐纯林地TC和TN含量最大(9.94g·kg-1、0.88g·kg-1),农田最小(7.26 g·kg-1、0.63g·kg-1),TP无差异(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容重逐渐增大,孔隙度逐渐减小,TC和TN逐渐减小,TP保持相对稳定.(2)人工混交林地、刺槐纯林地、经济林地的 C∶P(25.69、20.51、19.41)和 N:P(2.23、1.82、1.58)大于农田(18.57、1.62),C∶P和N∶P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C∶N保持稳定.(3)C∶N与总孔隙度正相关(P<0.05),C∶P和N∶P与土壤容重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TC、TN、C∶N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各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比较,林地的土壤养分状况显著高于农田,尤其以人工混交林地效果最佳,退耕还林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因此,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应多注意树种之间的搭配,而避免大面积营造单一林种.
Effects of land use types on the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C∶N∶P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n western Shanxi loess region

胡亚伟、孙若修、申明爽、施政乐、刘畅、徐勤涛、刘俊廷、张建军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吉县 042200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展开 >

晋西黄土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理化性质 化学计量特征

2016YFC0501704

2021

干旱区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干旱区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57
ISSN:1001-4675
年,卷(期):2021.38(4)
  • 8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