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祁连山一次降水过程云模式模拟参数的选择及微物理结构特征分析

祁连山一次降水过程云模式模拟参数的选择及微物理结构特征分析

扫码查看
使用实测数据结合云模式,对祁连山一次典型层积云系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讨参数选择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并对其微物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云模式的最优参数是Thompson方案;各种水成物含量分布基本呈单峰型,01:004.5 km附近的霰混合比和雪混合比的值分别可达0.1 g·kg-1和0.7 g·kg-1,此高度层上有较为丰沛的过冷水.从5种水成物的空间分布及时间相关性来看,霰和雪的融化对雨水的形成有主要贡献;垂直方向上云系呈现"催化-供给"的分层结构,8 km高度以上的最高层为冰晶和雪的共存区,0℃层高度(4.5 km)以上的过冷区,同时存在霰粒子,云水和雨水.此云结构有利于降水的形成,有利于进行祁连山人工增雨作业.
Selection of cloud model simulation parameters and analysis of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cipitation process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张文煜、任婧、付丹红、孔令彬、田硕

展开 >

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LACS),北京 100029

祁连山 云模式 模拟参数 微物理结构 特征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第二次)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研究试验项目

2019QZKK0104ZQC-R18208

2022

干旱区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干旱区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57
ISSN:1001-4675
年,卷(期):2022.39(6)
  • 1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