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梭梭人工林防风效应的影响

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梭梭人工林防风效应的影响

扫码查看
研究不同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梭梭人工林防风效应的影响,为优化干旱区防风固沙林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以梭梭为原型,利用仿真植物设计了3种密度、4种种植点配置的品字形林带,编号与对应植株的株行距分别为A:17 cm×17 cm,B1:34 cm×17 cm,B2:17 cm×34 cm,C:34 cm×34 cm,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对林带在密度和种植点位发生变化时的流场和防风效应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A、B1、B2、C林带的风速减速区(U/U0<1)的面积分别占流场总面积的78.06%、70.41%、74.36%和82.80%;弱风区(U/U0<0.4)的面积分别占流场总面积的22.46%、0.73%、5.91%和0;(2)林分密度越大,冠下平均风速越小,但林带后近地层风速恢复越快,A、B1、B2、C林带的最小风速点分别在带后的11H、15H、15H和20H处(H为树高);(3)4个林带防风效应从大到小的排序为A>B2>B1>C,林带防风效应与林分密度间为非线性关系,林带在带后近地层风速降幅的比例关系为A:B:C≈6:3:2.具体造林时,应根据土壤水分承载力确定造林密度,在此基础上,优先选用"小株距,大行距"的种植点配置方式.
Effects of density and plant point distribution on shelter efficiency of artificial Haloxylon ammodendron forest

牛丹妮、韩蓉、马瑞、王振亭、刘虎俊、魏林源

展开 >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防风固沙林 梭梭 密度 种植点配置 流场 防风效应 风洞模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农业大学导师扶持基金

U21A200131460221GAU-QDFC-2020-09

2023

干旱区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干旱区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57
ISSN:1001-4675
年,卷(期):2023.40(1)
  • 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