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Priestley-Taylor方法的中亚干旱区实际蒸散特征及归因

基于Priestley-Taylor方法的中亚干旱区实际蒸散特征及归因

扫码查看
蒸散是水—能—碳循环之间的纽带,了解蒸散的动态过程及其驱动因素对中亚干旱区水资源稳定、生态环境安全及农业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Priestley-Taylor方法,估算并分析了2000-2019年中亚干旱区蒸散的时空变化,采用Lindeman-Merenda-Gold方法定量评估了不同驱动因素对蒸散各组分的绝对贡献,并以各组分对蒸散变化的贡献加权,评估了各驱动因素对蒸散的贡献.结果表明:中亚干旱区蒸散整体以1.45 mm·a-1的速度波动上升,其变化趋势呈"东升西降"的空间分布;植被蒸腾、蒸发、冠层截留蒸发的变化趋势分别是2.46 mm·a-1、-1.03 mm·a-1、0.02 mm·a-1,三者对蒸散变化的贡献分别是70.09%、29.34%、0.57%;植被蒸腾和冠层截留蒸发的主导因素是NDVI,蒸发的主导因素是气温;总体上,NDVI是中亚干旱区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其绝对贡献为28.16%.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ttribution in arid Central Asia based on the Priestley-Taylor method

evapotranspirationspatiotemporal variationattributionabsolute contributionCentral Asiaarid zone

赵卓怡、郝兴明

展开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疆 阿克苏 843017

蒸散 时空变化 归因 贡献 中亚 干旱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自主部署项目

E050010801

2023

干旱区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干旱区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57
ISSN:1001-4675
年,卷(期):2023.40(7)
  • 1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