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乌拉山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近自然植被空间配置模式

乌拉山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近自然植被空间配置模式

扫码查看
本研究着眼于废弃矿山立地类型与植被群落特征关系的研究视角,以近自然修复理论为基础探究其植被群落空间配置,为废弃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研究区位于内蒙古乌拉山废弃矿山,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划分立地类型,探究不同立地类型下植物群落特征,从而得到近自然植被恢复的最佳空间配置比例.结果表明:坡度、坡位和土壤硬度为主导因子并据此将该区域划分为9个立地类型.其中,缓坡坡中中质土立地类型和斜坡坡中中质土立地类型在生物量、植被盖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上均大于其他立地类型.就植被配置模式而言,对于生境较差的立地类型如缓坡坡下软质土立地类型,建议配置草本模式(配置比例为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6∶4),对于其他立地条件较好区域,建议配置灌草模式.
Spatial allocation pattern of near-natural vegetation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bandoned mines in the Wula Mountains

abandoned minesite type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community

张泽宇、吴晓静、梁一鹏、张晓霞、查同刚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北京 102112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北京 100161

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 100083

展开 >

废弃矿山 立地类型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植物群落特征

中建股份科技研发计划

CSCEC-2020-Z-5

2023

干旱区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干旱区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57
ISSN:1001-4675
年,卷(期):2023.40(7)
  • 1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