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光谱分析的AMOLED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随年龄变化研究

基于光谱分析的AMOLED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随年龄变化研究

扫码查看
当前光生物安全研究多针对光谱分布恒定的人工照明,且较少考虑人眼透射率随年龄变化的影响.未来20年AMOLED可能将逐步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显示屏.为了探索AMOLED的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与使用者年龄的关系,为AMOLED个性化设计及使用提供理论参考,我们根据CIE 203-2012A给出的人眼透射率随年龄变化的函数表达式,得到了11个不同年龄(1—100岁,每间隔10岁)人眼透射率.采集了6个不同色温(2300、2700、3400、4100、5000和6500 K)AMOLED 380~780 nm可见光波段的原始光谱分布数据,对不同色温下AMOLED的原始光谱分布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由不同色温下AMOLED的归一化光谱分布数据乘以不同年龄人眼透射率,得到不同年龄下不同色温AMOLED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有效光谱分布.利用人眼视网膜有效光谱分布,代替蓝光危害因子与节律因子计算公式中的原始光谱分布,计算了AMOLED在不同年龄人眼视网膜上有效光谱分布的蓝光危害因子与节律因子.通过高质量函数拟合分析,研究了AMOLED的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随年龄变化.研究分析结果表明:AMOLED的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均随使用者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对于色温为6500 K的AMOLED,使用者年龄由1岁增加至100岁,视网膜有效光谱的蓝光危害因子与节律因子分别降低为原来的0.2907和0.4038倍;当年龄大于40岁时,各色温的蓝光危害因子与节律因子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速度均明显加快;6个不同色温下,40—100岁的蓝光危害因子与节律因子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平均速度,分别是1—40岁的2.7482和2.9933倍;当年龄由1岁增加至100岁,6个色温的平均蓝光危害因子与平均节律因子分别下降为原来的0.3056和0.4520倍.由以上结果知:AMOLED对年轻人的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较大,特别是年龄小于40岁的年轻使用者,应减少使用时间,注意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蓝光危害受年龄的影响大于节律效应;该结论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Study on Changes of Blue Light Hazard and Circadian Effect of AMOLED With Age Based on Spectral Analysis

Spectral analysisAMOLEDPhotobiological effectBlue light hazardCircadian effectAge

杨超普、方文卿、吴庆丰、李春、李晓龙

展开 >

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江苏 苏州 215123

南昌大学国家硅基 LED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7

光谱分析 AMOLED 光生物安全 蓝光危害 节律效应 年龄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博士启动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

20JK061521SKY127618640082017YFB0403700

2024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中国光学学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97
ISSN:1000-0593
年,卷(期):2024.44(1)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