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甘肃天祝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生态功能的综合评价

甘肃天祝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生态功能的综合评价

扫码查看
本研究以天祝县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浅山区和脑山区的不同立地类型上各选择了5种退耕还林配置模式,通过对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的土壤持水量、团聚度、有机质含量、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18个生态功能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排序,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浅山区,为模式C(青杨十枸杞)>模式A (川赤芍)>模式D(中国沙棘)>模式B(紫花首稽)>模式E(柠条)(223.08,> 193.20,> 189.87, > 155.40,> 139.89 ).综合考虑生态功能,建议在阴坡推广应用模式C(青杨十枸杞)、阳坡推广应用模式A(川赤芍).在脑山区,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18个生态功能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排序,为模式F(青海云杉)>模式G(华北落叶松)>模式J(青杨+中国沙棘)>模式H(白桦+青海云杉)>模式K(青海云杉+中国沙棘)( 246.49, >238.02, > 199.75, > 195.85,>195.29 ).综合考虑生态功能,建议推广应用模式阴坡为模式F(青海云杉)、阳坡为模式J(青杨+中国沙棘).

杨学武

展开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甘肃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甘肃,兰州,730046

退耕还林 配置模式 生态功能 综合评价

2006

甘肃科技
甘肃省科学科技情报研究所

甘肃科技

影响因子:0.29
ISSN:1000-0952
年,卷(期):2006.22(12)
  • 1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