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国葡萄白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分析

我国葡萄白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建立我国葡萄白粉病菌对QoI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明确葡萄白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对来自我国北京、湖南、宁夏、云南、江苏5个葡萄种植地区的145株葡萄白粉病菌的EC50值,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ytb基因上G143A的突变情况.[结果]吡唑醚菌酯对43株当年未施用过化学杀菌剂的葡萄白粉病菌菌株EC50值呈连续性单峰且符合正态分布,其均值(1.387±0.107)μg·mL-1作为葡萄白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采用孢子萌发法分析的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抗性频率为45.52%,采用荧光定量PCR(G143A)法分析的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QoI类杀菌剂的抗性频率为57.69%.在RF>2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孢子萌发法测定结果趋势一致,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我国葡萄白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抗药性发生较为普遍,应注意与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换使用或混用,以延缓抗药性发展.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Erysiphe necator to pyraclostrobin in China

高琪、张玮、刘梅、周莹、邢启凯、彭军波、李兴红、燕继晔

展开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方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7

葡萄 白粉病菌 吡唑醚菌酯 敏感性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

CARS-29Z201100008020014

2022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86
ISSN:1009-9980
年,卷(期):2022.39(12)
  •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