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筛选与鉴定参与调控桃芽抗寒能力的代谢物质,以深入了解桃抗寒性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14℃低温处理中农金辉桃枝条,分别在胁迫处理后0、24和72 h时取芽,检测上述材料中相关代谢物质的变化,从中选取差异显著的代谢物质配制标准品溶液,外源喷施至-4℃低温处理的2年生盆栽桃苗,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定植株抗寒相关指标脯氨酸含量、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PpP5CS和桃上已知的低温响应基因PpCBF2的表达量.[结果]经-14℃低温处理后,在桃芽中共检测到172种已知代谢物质,其中差异显著的物质达到32种,从中选择4种差异显著代谢物质——黄嘌呤核苷、腺苷、DL-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氨基嘌呤的标准品配制溶液用于体外验证试验.体外验证试验表明,与清水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又以黄嘌呤核苷处理后的样品上升最为明显.qPCR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低温响应基因PpCBF2受到诱导.同时,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组相比,经不同代谢物标准品溶液处理的材料中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PpP5CS相对表达量上升,与脯氨酸含量的表型变化一致.[结论]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从-14℃低温处理的桃芽中鉴定出172种代谢物,体外验证试验表明,黄嘌呤核苷、腺苷、DL-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氨基嘌呤与桃芽的抗寒能力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