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叶片显微结构综合评价杏不同品种(系)的抗旱性

基于叶片显微结构综合评价杏不同品种(系)的抗旱性

扫码查看
[目的]探究杏不同品种间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的差异,并据此进行抗旱性指标的筛选和综合评价,为杏抗旱性资源的高效筛选和利用提供方法.[方法]以10个抗旱性不同的杏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以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比较其叶片的解剖结构,测定叶片厚度、上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和疏松度以及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共9项叶片结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0个杏品种(系)的抗旱能力.[结果]叶片解剖结构在品种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9个抗旱性指标在10个品种(系)间有较大差异,变异系数在10.73%~34.58%,灵敏度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取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和下表皮厚度这5个指标作为评价杏资源抗旱性的有效指标.对10个杏品种(系)的5项抗旱性特征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累加并求均值,该值越大代表抗旱能力越强.10个杏品种(系)的抗旱能力排序为:青密沙>G 4-25>皮乃孜>骆驼黄>串枝红>G 4-43>G 4-40>G 4-26>红金榛>大优佳.[结论]通过对叶片解剖结构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计算,评价并筛选到抗旱性相对较强的杏品种有青密沙、皮乃孜、骆驼黄、串枝红等,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杏资源的抗旱性评价、筛选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drought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apricot culti-vars(lines)based on leaf microstructure

ApricotLeafAnatomical structureDrought resistance

张俊环、张美玲、杨丽、姜凤超、于文剑、王玉柱、孙浩元

展开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华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

叶片 显微结构 抗旱性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6232011KJCX20230118PT2023-9

2023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86
ISSN:1009-9980
年,卷(期):2023.40(11)
  • 2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