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9年盛夏昆明一次夜间致灾性强降水的成因分析

2019年盛夏昆明一次夜间致灾性强降水的成因分析

扫码查看
为深入研究昆明地区夜间强降水成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卫星观测资料和昆明国家天气雷达站观测资料,从环流背景、中尺度近地层分析、水汽动力条件、昆明地形特点、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情况等方面,对发生在昆明地区的一次夜间致灾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发生前,暴雨区水汽条件充沛,从低层到高层整层水汽均较好,中低层辐合区和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为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抬升条件,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所形成的"抽吸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低层水汽的上升运动;(2)卫星云图显示,在云南西北部地区有对流云团生成,同时在其西南方向不断有点状对流泡发展并相互汇合,并向西南方向移动.雷达回波上,在整个回波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强的风向、风速辐合,且有逆风区长时间出现,对暴雨的产生和维持发挥了促进作用.移动缓慢和"列车效应"共同促成了昆明特大暴雨的产生;(3)白天地面温度相对较高,对流不稳定能量积聚,夜间来自孟湾的水汽在云南西北部地区形成深厚湿层和高湿舌,低层的中尺度风场和水汽的辐合抬升、弱的垂直风切变环境条件和特殊的地形条件,有利地促成了云南昆明夜间强降雨的发生发展及维持.在两高辐合和低层切变的有利环境以及昆明"坝子"特殊地形下,高温高湿条件下成的γ 尺度对流系统在昆明地区形成"列车效应",是造成昆明夜间特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a Disaster-inducing Heavy Precipitation at Night in Kunming in the Midsummer of 2019

姜勇、黄初龙

展开 >

云南省气象局,云南 昆明 670000

昆明市气象局,云南 昆明 670000

夜间 暴雨 灾害 水汽条件 "列车效应"

2020

甘肃科学学报
甘肃省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甘肃科学学报

CSTPCD
影响因子:0.414
ISSN:1004-0366
年,卷(期):2020.32(4)
  • 1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