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贵州红层地区危岩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及治理措施——以习水县丹霞谷景区崩塌为例

贵州红层地区危岩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及治理措施——以习水县丹霞谷景区崩塌为例

扫码查看
丹霞地貌区红层中的软岩夹层互层是岩体的薄弱部位,常成为岩体变形破坏的先锋层,对红层地区岩体变形破坏具有控制性作用.通过对习水县丹霞谷景区崩塌危岩的变形破坏模式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认识:红层中的软岩夹层厚度控制着凹岩腔的大小和形态,从而控制着危岩变形破坏模式.软岩夹层厚度较大时,形成的凹岩腔高度较大、深度较小,形态呈锯齿状,危岩变形破坏模式以坠落式为主;软岩夹层厚度较小时,形成的凹岩腔高度较小、深度较大,形态呈楔形,危岩变形破坏模式以倾倒式为主.针对坠落式崩塌,建议采取"清危+挂网锚喷"方式进行治理;针对倾倒式崩塌,建议采取"嵌补+锚固"方式进行治理.

黄子帅

展开 >

贵州地矿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81

红层 崩塌 破坏模式 治理措施

2024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甘肃省水利学会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影响因子:0.226
ISSN:
年,卷(期):2024.60(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