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众参与程序违法的司法控制——实证检视与标准重塑

公众参与程序违法的司法控制——实证检视与标准重塑

扫码查看
由于现行环评法律规范未对公众参与的步骤、形式、环节等程序要件进行明确性规定,导致各地法院对公众参与程序违法的认定结论不一,形成了严格法定程序标准、重大利益损害标准、程序性环境权利保护标准等不同类型的司法审查标准.基于程序裁量空间因概括性授权立法而被放大的客观事实,针对公众参与程序违法的司法审查应从程序规范要件审查转向行政判断过程审查,以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要件作为司法审查的形式标准,以是否偏离法律授权之目的、考虑因素是否适当与必要、是否违背正当程序原则、是否对重要的程序性环境权利产生影响作为司法审查的实质标准.通过对行政管理的灵活性和程序裁量的多面向性加以拘束,增进对程序性环境权利的法律保障.

章楚加

展开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

公众参与 程序违法 程序裁量 司法审查标准 程序性环境权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项目南京师范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23CFX051JSSCBS20230128184080H202A167

2024

西部法学评论
甘肃政法学院

西部法学评论

CHSSCD
影响因子:0.463
ISSN:1674-3687
年,卷(期):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