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研究——以汴京灯笼张为例

关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研究——以汴京灯笼张为例

扫码查看
随着乡村人口的流失、新生代多元化审美趣味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化观念的差异使得汴京灯笼张的使用场合不断减少。如今存在着保留民族符号与追求经济收益之间的矛盾,这是许多民间艺术难以跨越的巨大考验——耗费大量精力创作的作品遭到商品价值的质疑与艺术价值的低估,机器的批量制造与复制成为产生经济效益的首要方式。文章以汴京灯笼张为例,分析其在当下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这将对此类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张荃怡

展开 >

大连外国语大学 国际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汴京灯笼张 非物质文化遗产 灯笼纹 传统纹样 传承实践

2024

轻纺工业与技术
广西绢麻纺织科学研究所

轻纺工业与技术

影响因子:0.157
ISSN:2095-0101
年,卷(期):2024.53(4)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