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龟瓢虫(鞘翅目:瓢虫科)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龟瓢虫(鞘翅目:瓢虫科)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明确龟瓢虫[Epiverta chelonia(Mader,1933)]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分析其系统发育关系,为龟瓢虫的起源、分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测定龟瓢虫线粒体基因组,对基因组序列进行注释和分析;基于瓢虫科(Coccinellidae)3亚科[食植瓢虫亚科(Epilachninae)、瓢虫亚科(Coccinelli-nae)和小毛瓢虫亚科(Scymninae)]11种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PCGs),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龟瓢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7347 bp,包含37个基因(13个PCGs、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基因重叠区域共11处,间隔区域共9处.基因组拥有鞘翅目昆虫典型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组成和排列顺序,AT含量为75.77%,表现明显的AT偏向性.13个PCGs中除cox1基因以TTG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均以ATN为起始密码子;nad1和nad3基因以TAG为终止密码子,其余11个基因以TAA为终止密码子.除trnS1基因外,其余21个tRNA的二级结构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二级结构中出现少量的G-U碱基错配现象.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龟瓢虫与苜蓿瓢虫(Subcoccinella vigintiquatuorpunctata)处于同一分支上.[结论]龟瓢虫线粒体基因组符合瓢虫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一般特征;龟瓢虫与苜蓿瓢虫的亲缘关系较近,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相一致.
Complete sequence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Epiverta chelonia(Mader,1933)(Coleoptera:Coccinellidae)

Epiverta chelonia(Mader,1933)mitochondrial genomecomplete sequence determinationphylogeny

张永科、张利娟、卢迎春、何霞红、张宏瑞

展开 >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景洪 666100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云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24

展开 >

龟瓢虫 线粒体基因组 全序列测定 系统发育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四川省区域创新合作项目

CARS-21202105AE1600162021YFQ0022

2023

南方农业学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南方农业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3
ISSN:2095-1191
年,卷(期):2023.54(5)
  •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