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模型构建及分配特征

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模型构建及分配特征

扫码查看
以广西南亚热带横县镇龙林场马尾松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近自然恢复过程中,马尾松人工林各层次、器官(按叶、枝、干、整株地上部分计)生物量模型构建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干和整株地上部分生物量估测效果较好,叶和枝次之,整体而言模型Ⅱ(W=a×Db×Hc)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和较小的标准误差,模型检验精度均较高,可作为不同恢复阶段灌木层各器官生物量模型拟合的最优模型.2)随着近自然恢复的进行,马尾松人工林木本群落枝、干生物量以及群落整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过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叶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龄林、过熟林、成熟林、幼龄林,各器官生物量在同一群落的不同林龄间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林龄木本群落叶生物量大小为(2.65±0.01)~(7.77±0.35)t/hm2,枝生物量大小为(4.24±0.00)~(24.49±0.11)t/hm2,干生物量大小为(24.32±0.01)~(236.51±1.22)t/hm2,不同林龄群落整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大小为(42.73±0.67)~(268.03±1.25)t/hm2,其中树干占主导地位.各林龄马尾松林内,各层次地上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中乔木层为马尾松林地上生物量的主体.3)随着近自然恢复的进行,马尾松种群整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过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在群落中占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马尾松种群叶、枝、干生物量在不同恢复阶段木本群落生物量中占比均呈下降趋势.该结果为近自然恢复过程中马尾松人工林的群落结构动态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碳汇能力.
Establishment of Above-ground Biomass Model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s in Southern Subtropical

李玉凤、秦佳双、马姜明、杨章旗、李明金、陆绍浩、宋尊荣

展开 >

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 南宁530002

广西师范大学 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院,广西 桂林541006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541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 桂林541006

横县国有镇龙林场,广西 横县530327

展开 >

生物量 估测模型 不同林龄 马尾松人工林

2019-B-04-01桂科AA17204087-72019020520180107-3XYCSZ2019081

2021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48
ISSN:1001-6600
年,卷(期):2021.39(4)
  •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