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北干旱区夏半年深厚的混合层与干旱气候形成

西北干旱区夏半年深厚的混合层与干旱气候形成

扫码查看
为了更好地理解西北干旱区大气混合层(ML)厚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干旱气候形成的影响,我们利用张掖和民勤站夏季及相关月的实测探空资料及T-log P图解法,首先计算了该两地逐日ML厚度,然后分析并讨论了它的时空间变化特征、与干湿天气气候的关系,以及夏半年的深厚ML,对加剧当地干旱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西中东部ML厚度的年变化及地区差异明显.冬季最浅薄,夏半年深厚(特别是5、6月),4月及10月分别是ML急剧增厚及变薄的过渡期;同时,更靠近西北干旱区中心的河西西部及北部的ML更深厚.(2)夏季干(湿)天气通过加强(减弱)地气间的感热交换和干对流,而明显影响当地的ML厚度.平均而言,以高温日最深厚,千日次之,小雨日再次之,而中强雨日最浅薄.千年夏季的ML厚度平均比湿年的对应值增厚300 m左右.夏季典型千日的ML厚度比雨日厚3000 m,典型干日的ML厚度昼宿变化不大.(3)反过来夏半年深厚的ML也通过增加雨滴蒸发损耗,减少了干旱区的降水,加剧了当地干旱的程度,因此夏半年深厚的ML也是形成干旱气候背景的成因之一.
Deep Mixed Layer in Northwest China Dry Area in Summer Half Year and Formation of the Dry Climate

李岩瑛、钱正安、薛新玲、兰晓波、李玲萍

展开 >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甘肃武威73300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民勤县气象站,甘肃民勤,733300

展开 >

西北干旱区 ML厚度 T-logP图 干湿天气的影响 雨滴蒸发损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057500640830957

2009

高原气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高原气象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3
ISSN:1000-0534
年,卷(期):2009.28(1)
  • 23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