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近10年青藏高原中东部地表相对湿度减少成因分析

近10年青藏高原中东部地表相对湿度减少成因分析

扫码查看
利用青藏高原(下称高原)71个站点地表气温和相对湿度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在2000年之后相对湿度和地表气温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1979-2014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相对湿度在近10年的减弱原因.结果表明:高原地表气温呈现持续增温趋势,而地表的相对湿度却在2000年之后迅速减小.对高原及周边风场和整层水汽输送通量的变化分析可以看出,高原的南边界是主要的水汽输入边界,2000年之后随着风场的减弱导致由孟加拉湾携带水汽穿过南边界进入高原的动力减弱,致使高原整体的水汽输送减弱,进入高原的水汽量减少.最后根据Clausius-Clapeyron方程,解释了相对湿度减弱的原因:高原地表空气温度持续增加,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能力增强,而此时外界向高原提供的水汽并没有相应增加反而呈现减弱的态势,这样实际存在的水汽占所能容纳水汽的比值逐渐降低,即相对湿度呈现减少的趋势.
Surface Relative Humidity Decreases and Its Cause over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n Recent Ten Years

谢欣汝、游庆龙、林厚博

展开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青藏高原 相对湿度 地表气温 水汽输送通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2016YFA060170241771069BK20140047

2018

高原气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高原气象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3
ISSN:1000-0534
年,卷(期):2018.37(3)
  • 8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