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华南一次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的机制分析

华南一次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的机制分析

扫码查看
利用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0.1°×0.1°网格数据集、1°×1°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高分辨率的WRF数值模拟资料对2016年4月13日前后发生在华南的一次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进行了动力和热力环境条件分析.飑线形成前,对流层高层有急流,华南位于急流入口区右侧,有利于高空辐散.高空有弱槽存在,并且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有利于槽发展.近地面上有低压系统控制,并且有风场的辐合,加强了抬升运动.模拟的结果表明:WRF模式成功模拟了此次随线升尺度过程,飑线的降水量和落区较为接近实况.与以往的飑线过程相比,此次飑线过程中,升尺度阶段有效位能较初始对流阶段要高,但是整个华南地区对流有效位能始终处于中低水平.除了天气尺度系统的影响,多种中尺条件的配合对这次飑线升尺度发展很有利.低层的垂直风切变、低位涡和较高温度递减率是触发条件,提供了一定的不稳定条件和抬升条件.低层风场转向加强,垂直风切变的方向改变,充足的水汽供应和后部入流的加深加剧了不稳定和垂直抬升运动,是促进β中尺度飑线升尺度的重要条件.冷池在升尺度阶段不明显,但冷池对维持成熟阶段的α中尺度飑线结构很重要.
Mechanism Analysis of a Squall Line Upscale Growing Process in South China

王林、沈新勇、王勇、张弛、王咏青、李小凡

展开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珠海51908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展开 >

飑线 升尺度增长 β中尺度 对流有效位能 后部入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975054XDA201003042019YFC1510400417904714193096741775040

2021

高原气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高原气象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3
ISSN:1000-0534
年,卷(期):2021.40(1)
  • 4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