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干旱、半干旱区光伏发电设施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评述

干旱、半干旱区光伏发电设施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评述

扫码查看
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少雨、入射辐射强的特点,是发展大规模光伏产业的理想区域,但光伏设施的建造运营会改变辐射、降雨等环境要素的空间分配,将对干旱、半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从局地微气候、生态水文过程、区域生态格局和节能减排等角度评述了光伏发电设施的潜在生态水文效应,系统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光伏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干旱、半干旱区大型光伏设施改善了光伏阵列间局地微气候与土壤温湿度,使得局地植被盖度和固碳潜力有所增加,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捕食策略和食物可获得性等.认为未来需加强对大型光伏系统影响下的生态水文过程的观测,识别生态水文变化机制,建立不同时空尺度下的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探索"跨界融合"的商业模式,提高干旱、半干旱区光伏系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Eco-hydrological Effects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Facilities on Dryland Ecosystems:A Review

吴川东、苏泽兵、刘鹄、赵文智、余海龙

展开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甘肃兰州 730000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展开 >

光伏设施 生态水文过程 辐射 土壤水分 固碳潜力

29Y92962XBY-2015-04

2021

高原气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高原气象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3
ISSN:1000-0534
年,卷(期):2021.40(3)
  • 9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