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961-2019年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与大气环流特征

1961-2019年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与大气环流特征

扫码查看
利用西南121站1961-2019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降水的REOF正异常区将西南分为西南Ⅰ区、西南Ⅱ区和西南Ⅲ区共三个区域,对3个分区的旱涝急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夏季旱涝急转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和相似性.Ⅰ区强旱涝急转事件较少,强的旱涝急转事件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前;Ⅱ区1961-1990年旱涝急转指数存在较明显的年代际振荡,1961-1970年旱转涝事件偏多,1971-1980年涝转旱事件较多,1980-1990年旱涝急转强度较小,1990年后逐渐转为年际振荡;Ⅲ区旱涝急转指数整体偏低,1975-2000年间存在较明显的年际振荡,2010年后旱涝急转事件呈增多增强的趋势.对各区典型旱涝急转年的大气环流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三个区的旱期,中高纬度高空西风强,盛行纬向气流,中低纬度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强,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弱,低层盛行下沉气流,导致降水偏少.三个区的涝期环流形势复杂,其中Ⅰ区涝期,中高纬环流呈"-+-"的纬向波列,乌拉尔山高压脊加深,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北,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增强,上升运动增强,降水偏多.Ⅱ区涝期,中高纬环流呈"-+"的纬向波列,鄂霍次克海高压脊加强,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北,南支槽较明显,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输送增强,降水偏多.Ⅲ区涝期,中高纬环流呈"+-+-"的纬向波列,乌拉尔山高压脊与贝加尔湖低压槽增强,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北,孟加拉湾-印度洋水汽增强,降水偏多.
Characteristics of Long-Cycle Abrupt Drought-Flood Alternation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Summer from 1961 to 2019

王映思、肖天贵、董雪峰

展开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 成都 610225

西南地区 旱涝急转 降水分区 大气环流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四川省科学计划四川省科学计划四川省科学计划国家气象中心项目

2015BAC03B052019LASW-B022019JY03602018JY00112018SZDZX0023YBGJXM[2020]04-01

2021

高原气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高原气象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3
ISSN:1000-0534
年,卷(期):2021.40(4)
  • 14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