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华山景区大风变化特征及偏南大风的天气学研究

华山景区大风变化特征及偏南大风的天气学研究

扫码查看
利用2012-2017年逐小时风速资料,分析了华山景区大风天气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并以春秋季对景区索道运行产生严重影响的两次偏南大风为例,分析了大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以17 m·s-1作为大风阈值,景区大风多发生在21:00(北京时)至次日凌晨,相反午后到黄昏大风较少发生.华山南峰站位置偏南,海拔高,偏南气流与秦岭北坡夜间下山风作用,导致偏南大风多.华山站靠北,海拔低,除偏南大风外,冷锋后偏北气流影响,西北大风频次也较高.两次偏南大风前环流一致呈"东高西低"形势,华山位于华北高压向西北低压过渡的南北向等高线密集带中,梯度风原理是风速加大的动力机制.大风发生前,陕西关中为-4 hPa的强3 h变压区,变压风引起辐合上升,与高压后部偏南风越过秦岭后的干绝热下沉运动,加上关中不稳定上升运动,诱导夜间下山风增强,是偏南大风形成的热力因子.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大风前3 h华山站降温5℃以上,前7 h降压4 hPa以上;且大风前温度露点差大于10℃,气压和气温的超前降低可作为大风预警的有效因子.大风时景区附近的雷达图像有片状弱回波,但没有大风速区,表明受地形遮蔽,距离景区最近的泾河雷达不足以反映大风特征.
Analysis on the Variations of Gales and Two Southerly Gale Events in Huashan Mountain Scenic Spot

白爱娟、张永红、吴佳浩、于进江、丁李敏

展开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陕西省渭南市气象局,陕西 渭南 714000

陕西省华阴市华山气象站,陕西 渭南 714200

大风 华山景区 梯度风原理 环流形势 变压

青海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泸州市科学技术与人才工作局院地校地科技合作研发项目

2020-ZJ-739-12018YFC15078022019-YD-81

2021

高原气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高原气象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3
ISSN:1000-0534
年,卷(期):2021.40(5)
  • 3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