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春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季节内振荡特征及其维持机制

春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季节内振荡特征及其维持机制

扫码查看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在春季的形成,标志着高原对区域和全球天气气候热力强迫的开始.本文基于1981-2010年台站观测和JRA-55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春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季节内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高原大气热源在春季存在显著的10~20天准双周振荡,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纬向偶极子型与单极子型异常模态之间的交替出现.其中,偶极子模态表现为凝结潜热异常在高原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反相变化,而单极子模态则表现为高原上空感热异常一致性变化.在单极子模态的位相下,高原感热异常势必诱发低层环流异常,改变了高原东、西部的水汽输送,从而引起局地降水和凝结潜热异常,产生偶极子型的大气热源分布;随后,这种偶极子型大气热源异常又导致近地面纬向风调整,令高原整体感热异常不断加强,造成水汽输送再次改变,凝结潜热加热随之逐渐减弱,由此高原大气热源恢复单极子模态.因此,春季高原上空感热、凝结潜热和局地环流的相互作用是维持高原大气热源准双周振荡的关键机制.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n Boreal Spring and Its Maintaining Mechanism

刘伯奇、段亚楠、李健颖、毛江玉

展开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北京 100029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准双周振荡 感热 凝结潜热

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9QZKK0105XDB40000000417750524183096941730963

2021

高原气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高原气象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3
ISSN:1000-0534
年,卷(期):2021.40(6)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