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南涡之九龙涡的三维环流和动力结构特征

西南涡之九龙涡的三维环流和动力结构特征

扫码查看
西南涡之九龙涡受多尺度过程影响,结构复杂多变.为了研究九龙涡的三维结构气候特征,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在对九龙涡生成区合理细分为子区域1和子区域2的基础上,通过观测统计、合成分析、物理诊断等方法,细致深入地研究了1989-2018年夏季未移动的源地型和移动的偏东型、东北型、偏南型4类九龙涡的三维环流、动力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30年夏季共产生249例九龙涡,其中,源地型占75.5%、偏东型占13.7%、东北型占7.2%、偏南型占3.6%,4类九龙涡具有不同的局地高频生成中心,九龙涡主要沿其生成区及附近上空500 hPa主导风场的方向移动;九龙涡总数、4种类型个数子区域1都显著多于子区域2,且子区域1的九龙涡比子区域2的更容易向东北、偏南方向移出,但两子区域九龙涡向东方向移动的机率基本相同.(2)九龙涡水平尺度子区域1为300~500 km、子区域2为200~400 km;九龙涡上空温度为"下暖上冷"异常分布,暖层深厚,可达200 hPa以上,低层高度负异常区浅薄,最高仅到500 hPa,正涡度伸展较为深厚,可达500 hPa以上,且低层有向东扩展特征.子区域1九龙涡上空高度正异常区垂直向北倾斜明显,子区域2九龙涡上空温度正异常区垂直向南倾斜,且其强度、范围都大于子区域1;移动型九龙涡正涡度伸展厚度大于未移动型.(3)九龙涡强对流区沿中心多呈不对称偏东和偏北分布;源地型和偏东型在子区域1对流发展较弱,但在子区域2对流发展较强;九龙涡辐合辐散结构与对流相对应,对流越旺盛,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越强烈.(4)不同区域、路径九龙涡的结构及演变具有明显差异性,这依赖于不同局地地形、运动方式、发展阶段下的不同物理特性,是在青藏高原以北的西风带、以东的副热带、以南的热带不同纬度大气耦合影响下,不同地形与环流多尺度相互作用的结果.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Circulation and Dynamic Structure of Jiulong Vortex of Southwest China Vortex

屈顶、李跃清

展开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72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72

西南涡 九龙涡 移动路径 环流特征 动力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中铁二院科学技术研究计划

91937301420306112019QZKK01032019QZKK0105KYY202006620-22

2021

高原气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高原气象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3
ISSN:1000-0534
年,卷(期):2021.40(6)
  • 7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