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藏东南峡谷地区不同下垫面地表通量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藏东南峡谷地区不同下垫面地表通量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扫码查看
利用藏东南峡谷地区排龙站、丹卡站、卡布站、墨脱站四个站点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的涡动协方差仪观测资料,分析藏东南峡谷地区不同位置入口、中段和末端地表通量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局地降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表通量月平均日变化特征为夜间潜热通量大于感热通量,日间呈单峰变化特征.排龙站和丹卡站感热11月至次年4月较强,5月至次年10月较弱,卡布站感热月平均日变化呈波动状,墨脱站感热与潜热月变化特征相同,各站潜热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土壤热通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春夏季土壤热通量为正,秋冬季为负,且排龙站土壤热通量季节日变化变化最强,卡布站变化最弱.净辐射季节日变化强度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向下和向上长波辐射卡布站最大,丹卡站最小,向下和向上长波辐射夏季最大,长波辐射日峰值出现时间较短波辐射晚.丹卡站,排龙站,墨脱站,卡布站各站的能量闭合率分别为70.86%,68.91%,69.29%,67.23%,且夏季闭合程度高,冬季闭合程度低.各站降水增多时,潜热和土壤热通量增大,感热减小.感热和土壤热通量变化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较同步,潜热变化对降水的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性.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Fluxes on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recipitation in the Canyon Area of Southeast Tibet

王灵芝、李茂善、吕钊、伏薇、舒磊、阴蜀城

展开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气候环境变化联合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225

藏东南峡谷地区 热通量 土壤热通量 能量闭合率 降水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研项目

2019QZKK01032018YFC150570241675106KYTZ201721

2022

高原气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高原气象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3
ISSN:1000-0534
年,卷(期):2022.41(1)
  • 6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