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风南支与高原季风环流场下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结构研究

西风南支与高原季风环流场下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结构研究

扫码查看
利用第二次青藏高原(下称高原)综合科考"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立体综合加强期观测试验2019年5月、7月和10月珠峰、林芝、那曲和狮泉河站点的探空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探讨在西风南支与高原季风不同风场控制下高原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及其与感热潜热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西风南支风场下各站点大气边界层高度较高原夏季风风场下的大气边界层高度更高.西风南支风场下珠峰、林芝、那曲和狮泉河最高对流边界层顶分别为3250,2250,2760和3500 m.高原夏季风风场下珠峰、林芝、那曲和狮泉河最高对流边界层顶分别为2000,2100,1650和2000m.各站点的近地层比湿特征为:7月>5月>10月.林芝地区近地层比湿比其他3个站点的比湿大,林芝近地层比湿最大达到了12.88 g·kg-1.5月和10月,珠峰和林芝分别在1200m和1500m以上风向以偏西风为主.林芝7月1200m以上风向以偏南风为主.狮泉河5月和10月风向以偏西西南风为主,7月风向以偏西西北风为主.珠峰、林芝和狮泉河5月和10月高空的风速较7月高空风速强的多.西风南支风场下各站点以感热通量为主,高原夏季风风场下各站点以潜热通量为主.
Study o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under the South Branch of the Westerly Wind and the Plateau Monsoon Circulation Field

伏薇、李茂善、阴蜀城、吕钊、王灵芝、舒磊

展开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联合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225

青藏高原 西风南支 高原季风 大气边界层 感热潜热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研项目

2019QZKK01032018YFC150570241675106KYTZ201721

2022

高原气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高原气象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3
ISSN:1000-0534
年,卷(期):2022.41(1)
  • 7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