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贺兰山东麓不同量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和概念模型

贺兰山东麓不同量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和概念模型

扫码查看
利用2006-2021年贺兰山东麓地区23次暴雨过程,对比分析了一般暴雨(50~100 mm)、大暴雨(100~200 mm)、特大暴雨(200 mm以上)等3种不同量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建立了分级暴雨的天气学概念模型.结果表明:(1)暴雨期间中高纬为西风平直气流,暴雨区处于四股气流的交汇区:200 hPa偏西气流、500 hPa西南气流、700 hPa偏南气流、850 hPa东南气流,高低层均受高低空急流影响,量级上的差异主要来自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低空急流的位置、强度导致的低层温湿、热动力强迫、大气层结稳定度的不同.(2)中层700~500 hPa斜压性特征最明显,低层875~700 hPa次之;一般暴雨过程的斜压性最强,特大暴雨最弱.(3)影响一般暴雨过程的西风带锋面系统最活跃,随着冷锋过境,动力抬升增强,但副高和低空急流最弱最南,湿层最厚、暖云层最薄,K指数、SI、BLI等对流参数值最小,导致低层温湿、热力强迫和大气层结不稳定最弱,以锋区降水为主,暴雨量级小、对流弱.(4)影响大暴雨过程的冷暖空气势力相当,动力强迫较弱,但副高和低空急流偏北,低层温湿、热力强迫和大气层结不稳定较强,K指数、SI、BLI等对流参数值较大,锋面对流降水和锋区层云降水形成的暴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量级较大、对流较强.(5)影响特大暴雨过程的南亚高压、副高、低空急流最强最北,低层高温高湿高能和强上升运动使得"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不稳定异常强烈,湿层最薄、暖云层最厚,CAPE、K指数、高低层垂直风切变和温差等对流参数是一般和大暴雨过程的1~3倍,低空急流北上西进与贺兰山地形结合,在东坡山区形成局地性强、时间短、量级大的强对流暴雨.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ceptual Model of Rainstorm Processes in the Eastern Foot of the Helan Mountain

陈豫英、苏洋、张一星、姚姗姗、杨银

展开 >

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宁夏 银川 750002

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宁夏 银川 750002

宁夏气象台,宁夏 银川 750002

分级暴雨 斜压性 环流形势 热动力特征 概念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项目

419650012021GKLRLX05

2022

高原气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高原气象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3
ISSN:1000-0534
年,卷(期):2022.41(5)
  • 1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