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山区和平原区雨滴谱特征对比研究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山区和平原区雨滴谱特征对比研究

扫码查看
利用2020年7-9月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宗务隆山不同海拔处的雨滴谱观测资料,对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粒径雨滴微物理参量的贡献、粒径-粒子数浓度平均谱、微物理特征参量和反射率因子-降雨强度(Z-R)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雨滴数密度主要由小雨滴贡献,中雨滴和大雨滴则是反射率因子Z、降雨强度R和液态水含量W的主要贡献,大雨滴对Z、R和W的贡献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站占比更高.山区站在小雨、中雨和大雨时的谱宽更宽,且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大雨滴端的粒子数浓度要更高,地形的抬升对较大雨滴的N(D)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随海拔升高而增大,R更高时雨滴直径也越大.广义截断参数(Log10Nw)会随降雨强度升高而先增大后有所减小,较小雨滴是构成降雨的主要来源,柴达木盆地降雨有其独特的雨滴谱结构特征.山区站Log10Nw与Dm的分布更为离散,且山区站相比平原站Log1oNw偏低而Dm偏高.若采用统一的降水估测公式Z=300R1 4会产生对降雨量的高估,山区站点降雨的高估更严重.
The Mountainous and Plain Areas o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 Contrast Study on Raindrop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彭旺、李琼、魏加华、乔禛、申惟文、柏文文、贺巨龙、祁昌贤

展开 >

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验室,青海西宁 810016

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 810016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柴达木盆地 雨滴谱 地形 微物理特征参量 Z-R关系

青海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青年基金重点专项清华大学-宁夏银川水联网数字治水联合研究院横向课题

2019-ZJ-968Q2020-GX-ZL15SKL-IOW-2020TC2004-02

2022

高原气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高原气象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3
ISSN:1000-0534
年,卷(期):2022.41(6)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