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华人离散群体家国意识的呈现——以1880-1920年的潮汕侨批为例

华人离散群体家国意识的呈现——以1880-1920年的潮汕侨批为例

扫码查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且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来自潮汕地区的华人群体面临着背井离乡、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等复杂问题,其情感表达、思想观念和书写模式的变化都在侨批中得以体现.本文借助LancsBox语料库分析方法,对1880年至1920年的潮汕侨批文本进行高频词统计和词语搭配分析,旨在探索华人离散群体家国意识的生成过程.通过对侨批文本的语言特征研究,揭示了华人离散群体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眷恋、思念,并展现出对家庭、孝道的坚持和家国意识的执着.

林丹、谢灿明

展开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广州南方学院 广东 广州,510545

LancsBox 离散群体 侨批 家国意识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备案中心极地问题研究中心

GD23XZY08

2024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CHSSCD
影响因子:0.168
ISSN:1672-3562
年,卷(期):2024.(1)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