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鄂西地区氯化钠型岩溶热储地热资源成因模式研究

鄂西地区氯化钠型岩溶热储地热资源成因模式研究

扫码查看
鄂西地区氯化钠型岩溶热储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其形成与区域构造、地层岩性关系密切.为进一步研究其成因模式,在区域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水化学微量元素、氢氧硫同位素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鄂西地区氯化钠型岩溶热储地热资源成因模式.研究表明,鄂西地区岩溶地热系统的热储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碳酸盐岩裂隙岩溶系统是区内地下热水的主要储存与运移场所;热源主要为自然梯度增温;盖层主要为志留系的(含)泥质岩类;碳酸盐岩深大断裂及裂隙岩溶为区内地下热水的导水通道,岩溶发育程度主要受NE、NW向断裂的控制;高含量的氯化钠地热流体来源于覃家庙组的泥质白云岩,含有石盐和石膏假晶.地下水在径流中穿过了该地层,因而形成了高含量的氯化钠水.
Study on Genetic Model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of Sodium Chloride Type Karst Heat Reservoir in Western Hubei

王辛、叶疆、范威、江越潇、张硕、余杰、孙智杰、刘帆

展开 >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 武汉 430034

氯化钠型地热流体 地热系统 岩溶热储 水文地球化学 鄂西地区

湖北省综合性地质区划项目(中深层地热专项)

鄂地质[2020]8号

2022

资源环境与工程
湖北省地质学会,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南局,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资源环境与工程

影响因子:0.283
ISSN:1671-1211
年,卷(期):2022.36(5)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