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以鄂东南陶港地区为例

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以鄂东南陶港地区为例

扫码查看
近年来,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矿产勘查领域已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隐伏的斑岩型铜矿床找矿勘查效果显著,为矽卡岩型等矿床的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查应用效果.为此,选择鄂东南陶港地区开展短波红外光谱的系统测量,拟在勘查工作早期寻找出蚀变矿物反射光谱特征参数系统变化的规律,进而约束热液、矿化中心,指导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本次在陶港地区共识别出5种蚀变矿物,按出现频率由多至少依次为绿泥石、伊利石、蒙脱石、白云母、阳起石.研究发现,钻孔由浅至深,绿泥石由镁绿泥石逐渐变为铁镁绿泥石,且绿泥石Fe-OH特征吸收峰位值(Pos2250)显示出从低值变为高值的趋势,绿泥石Mg-OH特征吸收峰位值(Pos2335)显示出从高值变为低值的趋势,提出绿泥石高的Fe-OH吸收峰位值区及低的Mg-OH吸收峰位值区,对矿化蚀变带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Application of Short Wavelength Infrared Technique in Mineral Exploration:A Case Study of Taogang Area,Southeast Hubei

张小波、孙四权、黄景孟、周豹、曾小华、郭宁宁、王欢

展开 >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 武汉 430034

湖北省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34

短波红外光谱技术 蚀变矿物 矿产勘查 鄂东南地区

湖北省地质勘查基金自然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16]35号201511035

2022

资源环境与工程
湖北省地质学会,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南局,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资源环境与工程

影响因子:0.283
ISSN:1671-1211
年,卷(期):2022.36(6)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