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说者的证言不公——以证言反个体主义为视角

基于说者的证言不公——以证言反个体主义为视角

扫码查看
根据英国哲学家米兰达·弗里克的研究,证言不公是一种由听者发起、针对说者的不公现象,主要体现为因歧视性身份偏见而导致的对说者的证言可信度给予不足.该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广泛讨论,后续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展出了更多类型的证言不公.然而,受限于个体主义证言知识理论,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听者一侧,而较少关注说者的认知行为及其衍生的伦理影响.与之相对,反个体主义证言知识理论强调在证言知识辩护中,说者与听者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借助反个体主义的理论视角,可以识别出两类基于说者的证言不公现象,即证言拒绝/忽视与证言操弄.前者指的是说者因为身份偏见而忽略了自身对于他人的证言传递义务,从而拒绝或忽视他人的认知需求,这表明偏见对主体的证言行为的负面作用不仅限于对他人的证言可信度赋予,同时还会影响主体对知识的传递选择;后者则是利用听者的证言感官或证言推理能力误导其证言判断,这揭示了证言可信度判定并非听者单方面理性运作的结果,而是同时取决于说者对于自身形象的呈现.通过将说者纳入证言不公的考察范围,一种更加完整的证言交互图景由此得以呈现,不仅进一步拓展了现有的理论框架,也为探寻证言公正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必要的思路补充.

余靖东

展开 >

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证言不公 反个体主义 证言拒绝 证言忽视 证言操弄

2025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92
ISSN:1001-4799
年,卷(期):202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