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城市工业遗产治理的空间逻辑解构——以"合柴1972"为例
城市工业遗产治理的空间逻辑解构——以"合柴1972"为例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工业遗产治理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以空间社会学为理论框架对"合柴1972"的治理路径进行解构.研究发现三个特点:首先,感性历史在时空交汇中发挥关键作用."合柴1972"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承载着合肥市工业发展的历史、文化记忆和情感联系,其意义超越了工业遗产本身.其次,资本角逐导致空间权力博弈.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竞争和协调显现出资本力量对空间的塑造,通过空间分割与再利用,实现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成为资本助力"合柴1972"再生的重要模式.最后,消费价值在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工业遗产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城市空间的需求不断演变,工业遗产被赋予了新的消费价值,如旅游、文化、社区活动和创意产业等.因此,"合柴1972"的治理考虑到了历史价值、资本力量和消费需求,推动了合肥市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蔡良辰、沈雪梅
展开 >
作者单位:
安徽三联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关键词:
空间社会学
城市工业遗产治理
空间的生产
"合柴1972"
出版年:
2024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HSSCD
影响因子:
0.232
ISSN:
2095-0683
年,卷(期):
2024.
4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