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酸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酸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了探讨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利用pH值4的磷酸溶液对植株根进行了4 d的胁迫处理,之后收集匍匐茎茎尖形成弯钩之前(Ⅰ)、匍匐茎弯钩时期(Ⅱ)、匍匐茎刚膨大时期(Ⅲ)、初具块茎形态特征时期(Ⅳ)的匍匐茎作为试验材料.出苗后生长45 d的植株形成的匍匐茎中Ⅱ时期匍匐茎所占比例最高.生长45 d时酸处理的植株所形成的块茎数量最多,其结薯数量比生长55,60 d酸处理植株的结薯数量显著高53.2%,74.5%.匍匐茎Ⅰ、Ⅱ、Ⅲ、Ⅳ时期,酸处理植株的StHd3a、StFD、StSUSY4、StHXK、StPIN1、StABA、StSP6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匍匐茎Ⅰ时期和Ⅱ时期,酸处理植株的StGA的表达量比对照显著高49.4%,25.1%,StAGL8的表达量比对照显著高119.7%,140.1%,而StAGPase的表达量比对照显著低60.1%,41.7%,StSSS的表达量比对照组显著低23.2%,21.6%;另外,酸处理植株StCOL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综上,酸处理是通过调控被测基因的表达量或表达模式(除StCOL基因)而影响块茎形成的复杂过程.
Effect of Acid Treatment on Expression of Genes Related to Tuber Formation of Potato

郭津廷、高玉亮、张雁、李葵花

展开 >

延边大学 农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吉林 龙井 133400

吉林省吉林市农业农村局,吉林 吉林 132000

马铃薯 酸处理 匍匐茎生长时期 基因表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260470

2020

华北农学报
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内蒙古六省市农科院农学会

华北农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67
ISSN:1000-7091
年,卷(期):2020.35(5)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