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理韧性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逻辑与实践路径阐析——以S省某高校为例

心理韧性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逻辑与实践路径阐析——以S省某高校为例

扫码查看
新时代,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已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不仅是影响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与保障.可见,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心理韧性作为一种能够有效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提升的积极心理资源,为充分发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功能,进而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新的方向.以S省某高校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57名大学生进行了实证调研,考察了该群体的心理韧性现状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功能的发挥情况,继而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及效用,阐明了心理韧性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心理韧性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江和原、李景平、王宇

展开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凌 712100

西安交通大学政治文明与廉政研究中心,西安 710049

深圳技师学院,深圳 518116

心理韧性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专项研究课题(2022)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XJTUSZ202201222AZD028

2024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HSSCD
影响因子:0.178
ISSN:1008-5912
年,卷(期):2024.36(3)
  • 11